依托为真生物独家NuRapid®-CRISPR核酸快检技术平台,为呼吸道感染、女性生殖感染和ICU血流感染提供精准快捷的三甲科室检验和基层医疗解决方案!
依托NuRapid®核酸快检技术,拓展肺结核、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防疫市场,深入拓展CDC(中国疾控中心)和海关口岸等重大渠道。
创新业务部始终致力于提供高品质、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基于CTC3.0技术平台的研发、产品及平台合作
利用“尺寸过滤+阴性排除+阳性富集”三合一CTC分离捕获仪CellSortingTM,采用"智能阅片(Ceimga)+微量测序(msSEQ)+体外扩增"深度分析,CTC可广泛应用于早诊、治疗、转移和复发等肿瘤全病程管理。
通过AI扫描识别,CTC3.0极大提升了临床检测效率,降低操作难度;微量CTC测序深度揭示转移细胞的分子信息;体外CTC扩增是耐药患者唯一的个性化体外试药机会,实现更多样和特色的临床应用。
BD部门可采用整包、部分外包、产品委托研发及产品授权等方式,采用不同模式个性化商业合作。
合作联系:189 6258 7365 (微信同号)李先生
CRISPR技术获2018诺奖,CRISPR诊断技术被《Science》誉为“下一代分子诊断技术”,2022被《Nature》评委当年“十大突破性技术”。
为真生物以自研关键原料、RAA-CRISPR一体化扩增体系和小型荧光设备,建立了NuRapid荧光快检平台,可以做到单copy、30分钟快检及极高抗背景干扰的特异性。
在病原体微量检测、重大疾病筛查、精准医疗等领域展现巨大应用潜力,适合医院、科室、基层医疗机构和现场的快速高效检测,等同或超过PCR检测结果。
主要技术特点:
189
BD部门可采用整包、部分外包、产品委托研发及产品授权等方式,采用不同模式个性化商业合作。
合作联系:180 6258 7365(微信同号)李先生
分管营销中心(含创新业务部),涉外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多年政府部门工作经验,在资源配置协调和团队管理方面有深厚的经验,在两家生物公司从事过管理工作,卓有建树。
9.19,为真生物邱德运先生、孙玉龙先生等一行拜访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院士,就进一步推进双方研发合作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流,达成新的战略合作方案。
为真生物与微护健康于金秋九月举行了隆重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携手共启线上线下产品推广合作新篇章。
为真生物首席科学家王弢博士、创新业务部总经理邱德运、运营副总张芸拜访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方隽秘书长,和海科中心装备所刘鑫所长深入洽谈NuRapid® -CRISPR一体化技术平台合作。
NuRapid® 技术平台介绍
为真生物NuRapid®-CRISPR平台--国际首个基于CRISPR诊断技术产业化的高精度核酸快检平台,将“样本处理+恒温扩增+CRISPR检测+冻干微芯”等关键产业化技术集成于1个“即抛式”全封闭装置内,通过一次移液,实现“样本进,结果出”。
该技术具有超敏(1-3copies/反应,高于PCR)、快速(<30min)、常温储运(至少1年)、实验室豁免、无职业暴露风险、无需专业人员操作等优势。
展会前两日的产品专场,给现场带来了很多
了解相关产品的客户。
尤被关注的是:胃肠肿瘤标志物CST4、泛癌种标志物DR-70、
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Septin9。
此外,今日发布的两款新品,有望成为为真的又一明星产品!
未来可期!
● 新品发布直击●
1.Mac-s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及脓毒症配套试剂;
细胞因子全阶段管理
Mac-s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2. 肝损伤直接标志物sH2a
sH2a水平与肝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用于肝损伤的早期预警和辅助诊断,也可用于肝病患者的病情和疗效监控。
新品将于2021年3季度陆续发售,敬请关注!
本次展会将持续到5月16日,想要了解更多为真产品资讯,欢迎莅临展台2.1馆C11咨询交流!
致谢
4天的上海CMEF之行已经结束,
感谢到访的每一位客户,
展会虽已结束,
但为真的脚步不停,
继续关注为真,
期待下半年的新品面市!
展会集锦展示
产品展示
公司产品线:
标志物相关产品;
快速诊断设备及试剂;
检测服务等;
再出发
走访CMEF展会发现,
行业竞争、企业竞争、
产品竞争、人才竞争愈发激烈,
持续保持“为真、求实、开拓、创新”精神,
给客户带来更多、更好的新产品,
是为真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感谢每一位为真人,
为真的美好形象,
来自于你们每一个人!
2022年11月11日,安徽省合肥市委常委袁飞一行莅临我司调研视察。合肥市发改委总工程师张志、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李青山、合肥市投促局副局长陈文胜、合肥市生物医药专班成员廖光友及合肥市委办公室人员陪同考察。为真生物董事长王弢博士、副总裁姜剑国先生、副总裁彭安丽女士等参与接待。
王弢博士对袁飞常委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向来访领导介绍了为真生物的创新发展历程及核心优势,尤其是介绍了CRISPR技术方面的突破。袁飞常委对于为真生物创新成果、核心价值观做出的优异成绩表示充分认可和高度肯定,也希望为真生物坚持不断创新,强化自身研发能力,助力生物医药产品的高质量发展。
合肥市发改委总工程师张志、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李青山、合肥市投促局副局长陈文胜、合肥市生物医药专班成员廖光友等领导就合肥市近几年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方面,尤其是在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方面的布局进行介绍。
为真生物副总裁姜剑国先生在发言中表示,实干赢未来,创新成就梦想。未来,为真生物一定会保持初心,坚持科技创新,坚持专业化发展战略,促进企业稳步发展!期待能在合肥常委班子的帮助下,加强与合肥市科研机构、大健康研究院等加强互动,共同推进前沿科技创新发展。
会议上马光磊副总裁首先介绍了百洋生物诊断的营销布局,科研产线及未来的战略方向,希望最终实现药检同销一体化的营销模式。随后,王弢博士展示了为真生物基于NuRapid-CRISPR:超敏核酸快检技术平台的突破性进展,在研项目及公司的上市产品,CRISPR诊断技术被《Science》誉为 “下一代分子诊断技术”! 百洋生物诊断的马总和高总对为真的研发技术实力表示高度认可和肯定,双方就可合作项目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探究,达成了下一步合作计划。
关于百洋生物诊断:
关于为真生物医药:
2023年4月9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共同举办的(CCTB)暨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暨第十六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暨中国肿瘤标志物产业创新大会”在上海圆满结束。
本次大会秉承“创新、转化、合作、共享”理念,通过全方位、多视角、多学科交叉融合,邀请近500位医研企专家,精心打造40+主题论坛及专题活动,充分展示肿瘤标志物及其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此外,为进一步推进新型肿瘤标志物技术/产品创新发展及临床转化应用,为肿瘤标志物LDT检测提供优质技术储备及科学评价,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基因诊断专业委员会,设立2022年度肿瘤标志物创新技术/产品奖。
本次会议精彩纷呈,大咖云集,为真生物深入其中,产品获奖、路演宣讲、展台展示多方位与与会专家深入交流,共同推进肿瘤防治事业。
产品评选
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R-70再获殊荣!
此前,为真生物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R-70检测试剂盒荣获中国发明协会2022年度“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二等奖。本次大会上,经评选委员会对申请的众多产品进行评审,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R-70检测试剂盒,凭借其早期敏感、无创便捷、准确度高等优势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荣获2022年度肿瘤标志物创新技术/产品二等奖。此次获奖,是专家和业界又一次对为真生物肿瘤分子诊断技术高度认可。
路演宣讲
大咖教授作CST4/DR-70/Septin9主题报告!
为真生物新型胃肠肿瘤标志物CST4、新型泛癌种标志物DR-70以及新型结直肠癌病程监控分子标志物Septin9均进入CACA指南。特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卢仁泉教授担任我们本次主题会的主讲嘉宾,通过对三个产品的研发历程、性能数据、临床应用等方向阐述了其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显著优于传统肿瘤标志物,可广泛应用于癌症早筛、辅助诊断以及预后监控,实现全病程管理,将在临床上发挥巨大作用!
李明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卢仁泉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展台展示
为真团队与来访专家进行面对面产品交流!
为真团队与来访专家、进行学术产品交流,展台人气爆棚,咨询者众多,也让大家都了解到了为真生物的技术服务及众多产品。会议现场有很多老客户也到访展台,与为真生物技术团队亲切互动,分享合作体验和项目进展,给现场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为期三天的学术大会中,为真团队以热情洋溢的精神面貌向参会研究人员全方面地展示了为真生物服务平台的专业性和便利性,受到了业界广泛的关注。本次展会为真团队不仅充分了解到专家及老师们对临床产品的需求,也学习到了很多专业性研究和产业化的前沿思路与知识。为为真生物进一步打造更加科学和领先的服务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期待下一次盛会的召开,期待为真生物在研究服务领域有更多突破性的进展。至此,“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CCTB)”圆满结束!
分子诊断POCT能够在应用场景上拓展,试剂常温技术尤为关键。试剂常温运输储存即降低冷链运输的成本又带来使用上的便捷。
为真生物细胞因子产品的
科室快诊应用获得专家广泛关注
2023年5月25日,天津市第17届机械通气与重症高峰论垃暨天津市医学会第15届重症医学学术年会圆满结束,本次大会由天津市医学会主办,天津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天津市重症医学质控中心、天津市护理质控中心、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社协办。
此次汇聚了众多顶级专家学者,对重症医学临床与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对重症医学学科和亚学科建设进行重点讨论,以利于ICU在国内健康有序的发展。
为真生物携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POCT)参展,为真产品集体积小、操作便捷、并且支持多项指标监测并有丰富的储备项目等优势于一身,获得多位专家的关注与肯定。
为真POCT方便快捷,助力重症患者
脓毒症是重症学科广泛关注的疾病,是由感染因素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通过监测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可及时发现疾病转重倾向,及时治疗,避免或降低病情恶化风险,从而达到“治未重”,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真生物有着丰富的细胞因子研发储备项目,可同时满足临床及科研的需求。
本次参展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POCT),设备如A4纸大小,方便携带,采用磁微粒-吖啶酯化学发光法,液相反应检测精准度可媲美大型发光设备,与配套试剂共同使用,临床上用于对来源于人体的血浆、血清或全血样本中被分析物进行快速定性或定量检测,8通道并行检测,最快20分钟出具结果;丰富的项目储备——未来可实现35项以上细胞因子单检联检自由组合,将广泛用于ICU、急诊化验室、分科门诊、科研,临床检验等领域。
众多专家现场交流,给予肯定
此次盛会荟萃了重症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展会期间,为真生物吸引了众多与会嘉宾与各省专家驻足交流,我司工作人员对产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现场专家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使其对为POCT设备有了充分的了解,并受到多位专家的肯定与认可。
会议期间,天津四中心医院傅强副院长、上海同济第十人民医院李颖川副院长、朱晓萍主任,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蔡洪流主任,河南省人民医院秦秉玉主任亲自莅临为真展台予以指导,对于为真生物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POCT)的外观设计及全血操作模式,专家们一致表示适用于重症临床使用,也希望在未来能够在此操作平台上扩展更多的检验项目以及联检组合。
本次大会圆满结束
期待为真推出更多具有临床价值产品
为真生物致力于解决重大疾病或健康的难点和痛点的技术创新企业,拥有以新型标志物/新型检测技术/关键原材料/全自动仪器等系统创新优势,聚焦于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领域的早筛早诊及精准监控产品的开发。
本次重症医学大会,为真团队以热情饱满的精神面貌和专业的知识素养向重症专家学者展示了为真产品设备的优异,收获了专家学者的肯定与建议,为真团队将带着这份期待继续前行,为中国重症医学发展贡献出为真力量。
2023年6月2日,全球创新诊断基金会(Foundation for Innovative New Diagnostics, FIND)全球卫生安全高级顾问(Senior ADVISOR, Global Health Security) 、美国热带医学和卫生学会(www.ASTMH.org)的现任主席、世卫组织国际卫生条例紧急委员会成员Dr.Daniel Bausch一行到为真生物子公司上海良润参观考察。
为真生物张明东博士、周志良博士、何林富博士等陪同FIND考察团参观了上海良润研发实验室和生产车间。
随后双方进行深入技术交流,Dr. Daniel Bausch介绍了COVID-19在全球流行之后FIND目标及使命:围绕防范大流行疾病诊断创新方向,诊断检测将不再局限于诊所和医院(Diagnostic testing is no longer confined to clinics and hospitals)。
Dr.Daniel Bausch对为真生物基于CRISPR核酸快检技术NuRapid平台开发的诸多核酸自测或快检产品给予了高度评价,期待产品可以在中低发展国家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为真生物相关技术人员向Dr.Daniel Bausch介绍了和FIND深度合作项目——舌拭子TB(肺结核)核酸自测项目取得的进展。
Dr.Daniel Bausch预祝这个革命性产品能在美国、印度、越南及非洲等实验室的盲测验证获得成功,尽快推进上市。
关于FIND
全球创新诊断基金会:the Foundation for Innovative New Diagnostics(简称FIND),FIND是世界卫生组织战略合作伙伴,是一家全球性非营利组织,与全球200多个科研、机构、政府、组织建立合作,致力于推动诊断技术的开发与创新,为疾病监测、控制和预防提供基础保障。
CTC
CTC检测获国际认可
液体活检技术被《麻省理工大学科技评论》评选为“2015十大技术突破”,主要检测三种与肿瘤直接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分别是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DNA(ctDNA)以及外泌体(exosome)。其中,CTC相较于其他两种标志物具备更完整的细胞信息,包含 与肿瘤直接相关的蛋白与基因信息,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更大的潜力及更广阔的前景。
CTC
CTC的临床意义显著
CTC是指在肿瘤形成或者进展过程中,从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部分CTC会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从而具备更强的侵袭能力形成转移灶。因此,CTC也被称为“肿瘤转移复发的种子”。通过检测CTC能对肿瘤状况及进展进行评估,弥补组织活检的局限性,实现对癌症的早期筛查,同时也能对患者进行动态监测,评估治疗疗效和疾病进展。
CTC
CTC临床应用逐渐进入国内外
指南与共识
CTC在肿瘤精准检测领域备受关注,逐步进入国内外肿瘤诊疗指南。过去十几年间,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都不断提到了CTC在临床中的指导意义,肯定了CTC的临床价值。目前国内的临床医生也开始逐步重视CTC的临床意义,2021年,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分子诊断学组发布了《循环肿瘤细胞临床应用与实验室检测专家共识》,标志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进入临床普及阶段,同时也有了系统规范的行业专家指导共识。
CTC
CTC临床应用案例
作为恶性肿瘤远处转移的关键环节,CTC在患者血液中出现与否及其数量多少,一方面代表了原发肿瘤浸润进入血管的能力,另一方面代表了在远端器官形成转移灶的可能性。
因此,检测并计数CTC的数量可以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转移风险,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此外,CTC还是“液体活检”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弥补难以动态获取肿瘤组织的不足,通过对其进行实时的分子分型和功能分型,更精准地指导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CTC检测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包括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确诊患者的准确分期、早期患者术后的复发转移监测、晚期患者治疗开始之前的预后判断及每个周期治疗结束之后的疗效评价、分子靶点(如EGFR、HER2、ALK等)的实时分析预测相关药物疗效等,能够为患者的全程管理提供重要的帮助。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只要早期发现,90%的癌症可以治愈。所以早期发现是提高癌症治愈率的关键。研究发现,在慢阻肺病人血液中可以检测到CTC,这比临床CT扫描发现肺部结节早1-4年不等。因此说明CTC具有高特异性,对早期肿瘤筛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Ilie等在法国Pasteur Hospital的一项研究,纳入了16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以及42例吸烟者和35例不吸烟健康人,在168例COPD患者中,有5例检测到CTC阳性。结果显示,这5例患者在随访的5年内均发展为肺癌,CTC可作为COPD患者肺癌早期诊断的新标志物。
目前,循环肿瘤细胞(CTC)在实体肿瘤中已经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判断肿瘤的预后复发,疗效监控、早期辅助诊断等,由于CTC发生在肿瘤全周期的独特优势,使其可被用于病情和疗效评估的动态监测,开创了长久以来CTC的临床应用除了预后价值的局限性的新方向。这项技术作为精准医学的重要进展,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一例复发患者的CTCs动态变化
一例未复发患者的CTCs动态变化
CTCs可作为监测PDAC疾病状态、预测和提示肿瘤的复发转移,且比影像更早发现肿瘤转移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近年来发展迅速,肿瘤细胞PD-L1表达可以预测其疗效。肿瘤组织PD-L1检测阳性率低、受时间和空间异质性影响较大,CTC的PD-L1分型检测有望成为实时监测免疫治疗反应的替代方案。研究表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C的PD-L1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肿瘤组织(83%比41%)。
CTC PD-L1 是晚期黑色素瘤患者 PFS 的独立预测生物标志物,CTC PD-L1 的表达可预测患者对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效果,当表达 PD-L1 CTC≥1时,患者对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应答率更高,且无进展生存期更长,表明CTC PD-L1检测辅助黑色素瘤治疗预后评估与受益人群筛选
从原发灶肿瘤脱落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被认为是肿瘤远端转移的“种子”,CTC单细胞测序可用于比较外周血CTCs、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转移淋巴结中单细胞基因组、转录组和表观遗传组的差异,减少肿瘤异质性的干扰,为转移灶监测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已应用于乳腺癌、结直肠癌、恶性黑色素瘤、肺癌和前列腺癌等肿瘤研究 ,CTC+scSEQ技术是研究转移灶用药监测的一大利器。
Cancer Cell发表的一篇封面论文,文章利用CTC+scSEQ技术发现血小板来源的RGS18通过参与免疫检查点HLA-E:CD94-NKG2A保护CTC免受NK介导的免疫监测,抑制信号的中断可以通过免疫消除CTC来防止体内肿瘤转移,进而提出靶向免疫检查点抑制肿瘤转移的治疗策略。CTC+scSEQ有助于更好地抑制肿瘤的转移,为临床干预肿瘤转移灶用药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策略。
《液体活检在临床肿瘤诊疗应用和医学检验实践中的专家共识》指出:CTC在临床用药指导作用,CTC作为完整细胞,具有多种来源的肿瘤信息,包括蛋白、DNA突变、编码及非编码RNA信息等。针对CTC的体外培养与药敏实验被证明可用于筛选靶向药物,具有巨大的临床转化潜能。
肺癌CTC进行体外培养,体外细胞试验与体内动物试验结果均证明CTC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均与患者临床结果一致。
CTC
CTC检测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目前市面上已经形成了几十种各不相同的商业化CTC检测体系。然而遗憾的是,这些方法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不足,并没有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为了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CTC检测技术必须面临如下挑战并找到合适的应对之策。
更高的富集效率
特异的鉴定策略
自动化和标准化
单细胞的捕获
CTC的体外培养
循证医学证据和监管审批
CTC
总结与展望
CTC与肿瘤进展之间紧密的联系使其成为临床和基础研究关注的热点,它不仅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还是了解远处转移发生发展过程的窗口。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已经商业化的检测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也还在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改良。对于每一项具体的检测技术来说,人们往往对它寄予厚望,希望一个方法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更为实际的做法是在保证检测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之上,找准最能发挥该方法优势的临床问题,不断积累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唯有如此,CTC检测方可在临床中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CellSortingTM
CellSortingTM
AI-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平台
安微为臻在自主研发的CellSortingTM全自动循环肿瘤细胞分选平台的基础上,结合AI技术,实现全自动扫描阅片,将阅片时间缩短至10-20min,成功解决行业阅片慢,阅片难的痛点难题。同时是首批成功实现将CTC与单细胞测序相结合的企业之一,专注肿瘤转移灶的用药监测方向,进一步扩大CTC下游临床应用,填补血液转移灶监测的市场空白。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资讯
致力于转移肿瘤用药解决新方案
TEL : 15862368601(微信同号)
WEB:http://www.dowell-health.com
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平业路80号
01 群贤云集
2023年叶园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高峰论坛暨“呼吸系统感染与结核病实验诊断新进展学习班” 暨“第九届科学研究与结核病防治高峰论坛”圆满结束。本次大会汇聚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参与本次盛会并做精彩学术演讲,针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实验室检测技术的新进展及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02 展台展示 为真产品获得广泛关注
我司工作人员与现场专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沟通,深入探讨CRISPR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通过对三个产品的技术原理、性能数据、临床应用等方向阐明了为真产品优势:
pCIS基于“新一代分子诊断技术”CRISPR的核酸病原菌检测技术,集RAA和CRISPR于一管,适配常规荧光 PCR 仪器,实现超多重靶标快速检测。已开发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流、生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感染病原体谱及细菌耐药基因谱的1h院内快检项目。
采用舌拭子TB替代痰液PCR,首次实现新一代分子诊断技术CRISPR自测突破, 实现科室检测、二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可广泛开展的分子诊断技术。
设备如A4纸大小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方便携带,采用全血样本,含>35种船式细胞因子试剂谱,以IVD+LDT模式,提供脓毒症预警及监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预防、细胞因子风暴监控和感染病原体辅助鉴别。
专家及参会人员对我司产品表示了高度认可,并期待与我们有进一步的合作交流。
2、基于PCR仪的CRISPR核酸1H快检技术平台,覆盖呼吸、泌尿、中枢感染病原体及耐药基因谱检测; 3、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POCT)+>35个细胞因子组合。
03 敬请期待
为真生物致力于解决重大疾病或健康的难点和痛点的技术创新企业,拥有以新型标志物/新型检测技术/关键原材料/全自动仪器等系统创新优势,聚焦于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领域的早筛早诊及精准监控产品的开发。 本次叶园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高峰论坛大会,为真生物首次展出基于CRISPR技术的两大临床价值驱动的“技术创新”产品,为真生物市场团队和BD团队以热情饱满的精神面貌和专业的知识素养向学者展示了为真产品设备的优异,获得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诸多建议,为真团队将带着这份期待继续前行,为中国感染性疾病精准诊治的发展贡献出独特的力量。
2023.7.19在上海龙之梦大酒店举行NGDx2023 第九届下一代先进诊断技术开发与应用论坛,为真生物首席科学家王弢博士做了“CRISPR/Cas核酸检测技术的产业化”主题演讲,现场获得热烈反响。
2023.7.19上海NGDx2023 第九届下一代先进诊断技术开发与应用论坛举办,为真生物首席科学家王弢博士发表“CRISPR/Cas核酸检测技术的产业化”主题演讲。
为真生物市场部同事和BD部同事积极接触对CRISPR技术及产品感兴趣的同行,接洽多个感兴趣的潜在客户,预约后续的深入交流和合作。
为真生物首席科学家王弢博士带队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拜会马丁院士团队,双方初步达成基于CRISPR技术的自采样HPV自测产品等多个项目的合作意向。
马丁,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授;国家妇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妇儿医疗保健分会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宫颈重大疾病的遗传易感性、宫颈癌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治筛查领域的研究,相关工作先后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在国内外学术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200 余篇
为真生物受邀参加轻松筹321公益健康年度盛典,获颁获颁“年度健康影响力品牌”。
为真生物创新业务部总经理张芸女士和医院营销事业部乔玉青受邀参加盛典和晚宴。
硕士,负责推进CRISPR病原体快检项目的医院渠道开发,赋能医院精准中心创新建设,布局中国疾控中心(CDC)在肺结核和艾滋病检测方向的战略合作。
多年知名生物医药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经历,擅长从创新业务开发和布局,对新业务有自己的坚持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