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A指南血清标志物巡讲河北站于近日圆满结束,我公司泛癌肿标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R-70和胃肠新型肿标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CST4)列入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血清标志物目录。
CACA
在本次血清标志物巡讲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崔巍教授在巡讲中讲到的几个观点不仅适合临床,同样适用于个人健康管理。
如何看待肿瘤标志物的“正常值”?
巡讲中崔巍教授提到不同情况肿瘤标志物“正常值”需验证。
第一:样本差异下,正常值应该是不相同的,而不是等同参考血液“正常值”;
第二,不同地区、人群,检测系统的“正常值”也可能存在差异。
换言之,“正常值”只是个相对概念,对于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疾病样本,这个“正常值”要调整。
划定基线,动态监测
一种是健康人群,划定自己的健康情况下的肿瘤标志物基线;另一种是用于了解肿瘤患者诊断、手术前后及后续病情变化等。基线不只是针对患者而言,健康人群同样需要基线,标志物的变化趋势比标志物的数值更有价值。
健康管理中,如何划定自己的“正常值”和“基线水平”。
划定自己的健康基线
在身体健康检查时,有意识的对自己的指标(不仅仅是肿标)进行一些数据储备,对自己的基础数据有一些了解。
“正常值”不一定“正常”
医学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如果在自己的指标出现了持续升高,即便处于参考范围内,也应当被充分关注。
动态数据比数值重要
数值代表我们当下的身体情况,而动态的数据能给予我们趋势和预测。所以,健康管理过程中,不要频繁的进行体检项目更迭,这样更有利于协助判断健康趋势。
灰色区的数据怎么办?
医学数据是具有连续性的,它不会从这个数据直接跨度到另一个数据。对于正常区域和疾病数值之间,可能有一些区域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对于这些情况,一方面要基于自己的基线数据,一方面要结合其它项目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