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为真生物卫来论坛暨消化道肿瘤多学科诊疗与CST4临床应用新进展高峰论坛·河北站圆满召开!本次论坛围绕“聚力同行 ‘胃’来可期”主题,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李勇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与河北省内诸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型标志物CST4在消化道肿瘤全程管理中的应用及展望。
李勇教授在致辞中提到,当前我国胃肠癌诊治形势严峻,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凭借无创便捷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胃肠癌的筛查,大大提高了胃肠癌的早期诊治率。同时,肿瘤标志物对于肿瘤的预后判断、疗效评估和复发转移监测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刘改芳教授给我们带来了《胃癌的早期诊断与新型标志物CST4的应用》专题报告。早期诊断是根治的前提,也是当前我国防治胃癌的关键。对高危人群进行门诊机会性筛查是发现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近半数早期胃癌无症状,甚至部分进展期胃癌亦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胃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但因其为侵入性检查,人群接受度受限,难以用于我国胃癌的大规模筛查。肿瘤标志物是辅助诊断的重要指标,而CEA、CA199等传统肿标在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率仅20%~30%,在早期胃癌中的阳性率低于10%,因此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有限。寻找敏感性更高、特异性更强的肿瘤标志物是临床所面临的问题。而为真生物全球独家研发的CST4检测试剂盒对胃肠癌诊断的灵敏度在60%以上,特异度在82%以上,显著优于CEA、CA199、CA724等传统肿标,联合检测大幅提升诊断灵敏度,降低漏诊率,有助于推动胃癌的早筛早诊。
高英超教授在《胃癌的手术治疗与肿瘤标志物在围手术期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专题报告中,结合《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胃癌诊疗指南2022》,详细阐述了Ⅰ期~Ⅳ期胃癌的手术治疗策略,并强调术后随访对于提高患者OS的重要性。肿瘤标志物是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随访指标之一。研究表明,胃癌患者术后CST4含量较术前显著降低,对于疗效评估具有明显价值。刘义冰教授为我们授课《NCCN胃癌指南(2022.v2)解读-胃癌的综合治疗策略》,指出新版指南的更新优化了临床应用中诸多细节问题,并详细阐述了不同分期胃癌的治疗原则与方案。NCCN推荐的常规胃癌特异性监测包括:放射影像学检查、内镜评估、肿瘤标志物等。研究表明,对于胃癌放化疗患者,CST4提示的病情评价与临床实际评价的总体符合率达79.4%,应用前景广阔。
请您谈一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于胃肠癌治疗进行动态监测的意义?CST4的应用价值?
赵士彭教授表示,肿瘤标志物对于胃肠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CST4作为胃肠癌特异性标志物,准确度更高,能够给治疗监测带来重要的临床价值。吴国斌教授指出,在术后随访阶段,肿瘤标志物能较影像学提前2~3个月发现复发转移,结合CST4能够更准确反映患者病情进展,以提高综合治疗效果。霍志斌教授补充道,CST4性价比高,与影像学联合应用于随访效果会更好。
刘羽教授针对这一议题,结合临床实践发表了个人见解。在科室实际应用中,CST4表现出优于传统肿标的性能,对于内镜检查前高危人群的早筛具有重要意义。您认为如何才能实现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早发现消化道肿瘤的意义有多大?李广平教授表示,胃肠癌的诊断金标准是内镜加活检,但由于内镜设备及医师资源有限,只能实现重点人群的筛查,应用CST4在内镜前筛选出高风险人群,有助于实现胃肠癌的早筛早诊。刘送军教授指出,内镜治疗是早期胃肠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能最大程度保持器官完整性,术后恢复较快,患者生活质量高。但内镜治疗的前提是早期胃肠癌被发现,而CST4对早期胃肠癌的诊断灵敏度能够高于45%,有助于胃癌肠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闫军教授认为,早期消化道肿瘤缺乏典型症状,以CST4为代表的肿瘤标志物在体检中能够起到预警作用,指标阳性时可指导受检者转诊临床科室进一步检查,便于及早发现肿瘤。申云青教授补充道,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可能存在内镜检查禁忌症或者不耐受,CST4血液检测更便捷,是更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筛查的新方法。会议尾声,李勇教授总结道,肿瘤标志物的应用集中在筛查、诊断、治疗监测、术后转移复发预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CST4展现了优于传统肿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被列入《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实验诊断技术中国专家共识》,若与循环肿瘤细胞(CTC)以及循环肿瘤DNA(ctDNA)技术相结合,能在胃肠癌诊断中发挥更大的价值。最后,李勇教授感谢所有与会专家发挥专业特长,就消化道肿瘤的诊疗与CST4的临床应用展开热烈讨论,也再次感谢为真生物提供此次学术交流平台!